“食育”
是一種回歸生活的課程
更是一種回歸教育的生活
5月19日,遂寧中學育才校區(qū)在食堂二樓開展了以“青春校園 多彩生活‘粽’有你 ”為主題的食育課。初中年級76名學生代表參加活動。
“粽子”的來源
此次食育課主題為“包粽子”
食育課上
楊志剛老師通過PPT
給同學們詳細講解了
粽子的由來與典故
并講述了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
愛國憂民、為國捐軀的
歷史故事
粽子來源:
據(jù)唐沈亞之《屈原外傳》記載,屈原投江后,人們非常思念他,每到五月初五,就用竹筒裝上食物,投向水中祭祀,后來又成為端午節(jié)最主要的節(jié)日食品,至于為什么把它投向水中,一種說法是給屈原吃的,另一種說法作此投江,以飼蛟龍。也就是說專門用粽子來喂蛟龍,以免它傷害屈原的身體。
包粽子
活動開始前,食堂工作人員提前準備了每位同學所需的材料與用具,并貼心給同學們帶上一次性頭套。
“包粽子, 包完要綁線,先綁頭,一定要緊緊繞幾圈,這樣米才不會灑出來!痹诶蠋熤v解完步驟后,同學們躍躍欲試。
在包粽子環(huán)節(jié),同學們學著老師的手法,一折葉,二盛料、三壓實,四包纏,五扎繩……看似簡單的幾個動作,學起來可并不是那么容易。學生們不是包成扁的,就是包漏了,盡管如此,但同學們個個熱情高漲。
只見一個個粽子在同學們的手中翻轉變化著,從“小面包”、“小饅頭”慢慢變成“小三角”時,孩子們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。
雖然包出來的粽子沒有老師做的那么漂亮,但都是自己親手包的,孩子們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,非常有成就感。
“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,我一定要包幾個最漂亮最好吃的粽子,送給我的媽媽品嘗,與我的小伙伴分享!庇型瑢W高興地說著,舉著他包出的粽子,臉上顯出喜悅的神情。
吃粽子
淡淡棕葉香,濃濃世間情
根根絲線連,切切情意牽
粽子煮熟后,被分發(fā)到每個學生的手中,同學們坐在一起品嘗著粽子,其樂融融,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據(jù)學生發(fā)展中心副主任余莉介紹:“讓學生在‘食育’課——包粽子,就是想讓他們在享受快樂的同時,感悟傳統(tǒng)文化的魅力,接受中華文明的洗禮和傳統(tǒng)思想道德的熏陶,增強民族自豪感!
最終
經(jīng)過評委老師的最終評定
最終評選出了
團體一等獎1名
團體二等獎2名
團體三等獎3名
本次“食育”課程的開展不僅讓同學們體驗了學習和制作食物的過程,還認識了各種食材、了解食物的營養(yǎng)價值,鍛煉了遂中學子的動手能力和生活實踐能力,更讓同學們在“食育”課程活動中感受快樂、收獲快樂!
“食育”可以
通過多種方式傳遞健康的生活理念
能幫助學生養(yǎng)成良好的
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
也愿同學們與“食育”的故事越來越精彩……
讓我們一起期待
下一次“食育”課程吧
GMT+8, 2025-7-1 20:53, Processed in 0.040922 second(s), 17 queries .